校友

首页  >  校友  >  正文

致敬——《竢实扬华·峨眉时期》幕后的校友们

点击量: 日期:2017-11-27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对外合作与联络处 编辑:

母校120周年校庆期间,历史文献纪录片《竢实扬华·唐山时代》拍竣并首映,在广大校友中引起热烈反响。不仅被校史馆收藏,滚动播放,而且被学校定为新生入校必看的校史教材。

这是一部完全由校友发起、捐资、拍摄、制作完成的纪录片,它的问世不仅是首次以影像的方式回顾记录母校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当事人的口述,抢救性挖掘、整理了大批真实可靠的记忆,发现了大批不为人知的文献文物,为今后母校历史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通过拍摄,进一步唤起了广大校友知校、爱校、护校、助校的热情,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开机仪式

总制片人朱健梅副校长宣布开机

母校120年岁月历程,仅有一部《唐山时代》是远远不够的,校领导希望摄制组再接再厉,继续拍摄完成《峨眉时期》(1964-1989)、《播迁岁月·一所大学的抗战》(1931-1946)和《新唐山时代》(1949-1972)三部,为母校留下一部相对完整的历史音像纪录片。

《峨眉时期》将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个人亲历,为后世留下翔实而独特的历史资料;《播迁岁月·一所大学的抗战》将再现母校筚路蓝缕、自强不息,浴火重生、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特别是母校师生利用专业所学,直接服务于抗战,书生报国,为祖国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巨大贡献;《新唐山时代》将再现南渡北归、院系调整、抗美援朝、新专业创立等真实历史,讴歌母校在风云激荡中屹立、发展。

采访出品人王顺洪书记

采访总策划徐飞校长

采访翟婉明院士

众所周知,历史纪录片的拍摄需要广泛收集资料,大量研读,去芜存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的资料随着一次次搬迁而大量灭失。这意味着摄制组必须大海捞针,寻找当事人,进行海量的采访。意味着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要去足够多的地方。而这,必然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这是摄制组面临的最大困难。然而,时间不等人,记忆会湮灭,迟一日则少一人,缓一时则罔一事。摄制组不等不靠,利用仅有的一点启动资金,于2016年10月13日在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馆举行了《峨眉时期》开机仪式。

采访李群湛教授

上海采访陈樾荫学长

大连采访殷南、商立军校友

在北京全程记录文工团聚会

这是一种逼上梁山、自断后路的做法,摄制组把自己绑上奔驰的马车,采取超常规做法,定点抢拍,重点先拍,一地多拍,边拍边筹。开机仪式后,即对党委书记王顺洪、校长徐飞和翟婉明院士、李泳、朱玲、李群湛教授等进行了采访。接着,又先后抢拍了峨眉时期田径队返校,马列师资班返校、运输86级返校和文工团聚会等不可复制的过程,又赶赴上海、大连、榆林、呼和浩特等地进行采访。

神朔铁路校友集体捐资

榆林采访南杰校友

呼和浩特采访张骥翼校友

摄制组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抓紧休息

校友毛晨阳再次大额捐资

在此期间,校友牛大鸿得知摄制经费紧张的情况后,慷慨解囊,以中华广文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名义进行大额配捐。神朔铁路广大校友、本科85级校友等也自发筹集大额捐款,内燃78级、运输79等多个集体以班级、年级或社团为单位集体捐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摄制组为了节省资金,一地多拍,决定将《峨眉时期》、《新唐山时代》和《播迁岁月·一所大学的抗战》合并拍摄,校友毛晨阳得知后,继为《唐山时代》捐资60余万元后,再次为《播迁岁月·一所大学的抗战》捐助启动资金50万元,使得该部纪录片能够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于贵州福泉(原平越)顺利开机。

截止目前,《峨眉时期》已采访33人,拍摄近100小时的口述素材,另外两部也顺便采访了12人。这丁点工作仅是整个拍摄任务的九牛一毛,《峨眉时期》明春将进入密集拍摄期,还将采访约120人,拍摄峨眉校区大量外景;《播迁岁月·一所大学的抗战》涉及的地点有数十处,外景拍摄任务极其繁重,其艰苦程度可以想见;《新唐山时代》的当事人也都年事已高,记忆模糊,对他们的采访也是摄制组面临的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