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首页  >  校友  >  正文

【校友动态】匠心筑梦,海阔天空——我校1983届隧道与地下铁道专业校友张海波

点击量: 日期:2021-01-19 来源: 编辑:刘堃

张海波,我校1983届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校友、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工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铁专家、中国铁路隧道领域顶尖专家、中国西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奠基引领者,曾获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及多个全国级、省部级勘察设计奖项。他主持设计开通了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项目;主持设计并实施了我国第一条交流制式快线轨道交通项目;主持设计并实施了我国最长单线铁路隧道;主持了南昆、沪昆客专等26项国家重点铁路隧道、成渝高速等4项重点公路隧道和成都地铁、昆明地铁等31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包括《高黎贡山高地温深埋特长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等6项科研项目;为祖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潜心钻研、精心设计、攻克西南铁路技术难关

张海波校友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南昆、广大、外福、达成、横南、襄石、宝成、成昆、沪昆、云桂、大瑞、丽香等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勘测设计。

在达成铁路炮台山非煤系高瓦斯隧道设计中,针对其特性采用了两套完全独立的排水排气系统达+到外部降低地下水和瓦斯压力的目的;采取了分段探测瓦斯情况,分段采取封闭措施的经济合理设计方法,既节约建设投资,又有效抵御瓦斯渗入;设置了运营期间瓦斯检测和预留机械通风条件;确立了非煤系地层高瓦斯隧道修建的设计标准。

在渝怀线圆梁山隧道设计中,针对隧道高水压、富水区的特点,他分别采取了分段确定地下水堵排方案,实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根据预报情况采取超前帷幕注浆、周边注浆等多种注浆堵水措施及全封闭水压衬砌。圆梁山隧道成为山区铁路隧道典型案例,为后续山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的勘察设计中,针对我国最长的35公里的特长隧道,他抓住关键技术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创造了铁路隧道最长斜井、最深竖井配套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相应组织完成了TBM掘进机、高地热处理等特殊关键技术的科研任务,圆满地完成该隧道的设计任务。

在沪昆客专、云桂、广大、昆沾等铁路隧道抢险现场,他与同事一道设计变更方案,吃住在隧道口,及时掌握一线资料和进展情况,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拿出了一整套抢救方案,节省投资近百万,为赢得生命安全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大胆创新,努力开拓,助推西部迈进地铁元年

张海波校友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杭州、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京、青岛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技术审查、前期研究、设计监理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资深顶级专家。他提出以成都地铁为中心、辐射重庆、贵阳、昆明轨道交通的工作思路,利用各个项目的建设时序、区域位置和专业特点,优化资源配置。

在重庆轻轨的技术攻关中,面对全新的、国内尚属空白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他带领总体组边学边干、开拓创新,编制了高质量的设计文件,保证了一次调试成功和按计划正式运营,为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的安全顺利建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填补了我国跨座式单轨技术空白,其穿楼而过的李子坝站,成为网友频频亮相的“网红站”。重庆轻轨工程也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建设成就奖”。

在成都地铁项目中,他首次在全国成功地实现了浅埋明挖自然通风区间隧道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天府广场大型换乘枢纽与物业开发的结合,开创了在富含大粒径砂卵石土层以及在膨胀土层中采用盾构工法的先河。

主持研究了成都地铁运营管理模式、冰蓄冷技术以回避城市用电高峰等,紧紧围绕成都地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建设思想,树立了安全高效、人文环保、节能降造的总体思路,设计出一站一景、一城市一特色,充分体现了西部城市元素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特色。

作为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管理第一人,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部的项目经理,他经常出差在外,来回奔波,积极推进项目的完成,协调和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家称呼他为“拼命三郎”,在以他为代表的地铁建设者的努力下,成都在西南片区率先进入了地铁发展元年,城市现代化进程实现新的飞跃。

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忘我的工作精神、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和矢志创新的坚定意志,张海波校友成功解决了众多关键性工程难题,也由此迅速成长为业界知名的技术明星和展示中铁二院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实力的技术品牌。

在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过程中,经过精心组织、合理规划,仅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为业主下阶段工作的安排奠定了基础。凭着高效的管理、严格的质量管理、真诚为业主服务的经营方针,他与业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事找海波”也成了业主方的口头禅。

由于配合得力,由业主直接委托,他带领的团队先后承担了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和1号线南延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任务。他分管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以明显的优势中标了昆明地铁3号线一二期、贵阳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重庆地铁3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2号线,3号线、4号线等项目的设计总承包、总包总体工作,为中铁二院在成都及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先机。

目前他主持设计的轨道交通新机场线是成都协调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项目之一,张海波校友正以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情投入项目中的推进工作中。

科技创新、技术引领、硕果累累显成就

多年来,张海波校友陆续获得《新型拼装式棚洞》、《用于大型空洞回填的大体积空心混凝土结构》、《城际客运专线与城市轨道交通同台换乘车站》、《铁路隧道定点救援站》、《单洞双层重叠隧道结构》等发明及新型实用专利;主编及参编了《成都地铁设计规范》《成都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规范》《成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规范》和《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多项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的编制,填补了国家和地方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标准方面的空白;多次作为专家及专家组组长,参与及主持了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技术审查、技术论证等工作;获得了国家级优秀设计二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11项、二等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忠于企业,报效祖国,抒写中国铁路崭新篇章

八十年代,张海波校友留学海外,在打开眼界接受新知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诱惑,但他始终以报效祖国为志,学成后拒绝了当地企业的邀请毅然回国,把先进的技术快速运用到祖国的铁路建设中。

在功成名就之时,不少公司和企业向他伸出橄榄枝,开出高薪等优厚条件,也均被他拒绝。他说:“我是中铁二院培养起来的,没有这个平台,我个人也不能够获得科技成就奖和学术带头人称号。”一个个中标的项目,一条条安全建设的城市脉搏,是张海波校友奉献给二院最好的礼物。在他的引领和培育下,一大批地铁、轻轨设计新人和业务骨干不断成长,也使中铁二院在轨道交通综合技术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提高了中铁二院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按照国资委和教育部要求,中国中铁选派张海波担任母校校外辅导员,张海波结合自身学习工作成长经历和感悟,帮助学弟学妹们深入了解中国中铁改革发展成就,全面、正确的认识央企、国企的工作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近年来,中国高铁技术日益受到国际认可,作为中国高铁技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中铁二院的铁路专家功不可没。

以张海波校友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专家,实现了中国铁路从落伍者到超越者和领先者的历史跨越,张海波带领技术团队正奔赴埃及从事轻轨项目设计咨询工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走向世界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