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

首页  >  校友  >  正文

【校友风采】四十年,从他的铁路梦说起—缅怀魏武宁校友

点击量: 日期:2022-09-26 来源: 编辑:刘堃

 今年6月11日,我校55级魏武宁校友逝世,校友会通过魏武宁老学长女儿的一些投稿推出相关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在此,校友会再次推出魏武宁老学长的遗作,希望交大学子们了解老学长的生平事迹并学习其精神,深切缅怀校友!

1959年,我与许增钰、张维屏、关书清和魏传滇毕业后被分配到铁道兵五师工作。五师负责的是贵州威宁至云南宣威137公里的贵昆线铁路施工,其中桥隧道总长37公里,占比27%。五师当时下辖21至24共4个团。




当时,大学生分配到部队要到连队当兵锻炼一年,我的军旅生活是在24团3营7连开始的。施工地点在著名的“背开柱大展线”背开柱一侧、第二回头曲线位置。7连负责上寨3号隧道,该隧道长602米。


从团部出发到营部,汽车车程大约半个小时。


团干部股安排一部嘎斯卡车送我到连队报到,一路上沿线的工程分布与山水尽览无遗。汽车出了团部,开始沿着河岸行驶道路还较平坦。一过木噶车站后经一长下坡便进入土木河峡谷,就到了贵昆线工程最集中最复杂的地段。


先是于河底在开挖泄水洞以改河,然后汽车转弯并一直下坡,下到底后只见两侧山峦突兀高耸约数百米,山脚紧夹着河床便道,像是一处部署伏击战的绝妙战场。


左侧有条岔河,坡陡水急、瀑布欢唱。前方两岔河隧道,后方开挖路堑,不时矿车倒下石渣。汽车爬上左侧便道前方便是背开柱一带。相对的右侧荷马岭山上桥隧工点不多,显得安静一些。汽车爬过山坡,只听得压风机的轰隆声和汽车喇叭声交织,风枪凿岩、倒渣声与流水声混响,仿佛是在峡谷里演奏一首工程交响曲。


汽车沿背开柱一侧山坡缓缓爬行。当时已有六成工地开了工,依稀可以看出桥隧串成的上下两条珍珠项链般的铁路呈剪刀状在汽车前方交集。再看看对岸很明显线路比这边低许多,同车的人说那是“荷马岭车站”,由23团施工。


后来随着连队施工进展,站在高处从开工工地的连线可看到背开柱展线的“大S形线路”全貌。


undefined


到了连队分到一排一班,已是晚饭时分。一排当天上夜班,班长让我明天再上班,但我坚持当天就上。


上班的路不太远,要经一号大桥工地。这座大桥21团正在挖基础,相邻的2号隧道进口出渣对其影响很大。从这里经过要踩着松土且上方倒着隧道弃渣,必须集中注意力、动作灵巧,尤其是晚上,更增加几分危险。


隧道的石质不错,应属次坚石等级,施工采用全断面正台阶分部开挖法,人工打眼。洞内开挖时有两道工序:钻眼、出渣。钻眼结束,爆破工进洞装药爆破。因为人工打眼的工作我在詹东线实习时练过,还算轻车熟路。战士们看我干活并不是外行,而且平易近人,很快就和我这个大学生成为了知心朋友。


战士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我当年20岁,都是同龄人,共同语言多。在20分钟的上班路上欢歌笑语不断。新兵来自贵州、广西,老兵有湖南、四川、福建等省,排长是甘肃的,副排长是福建建瓯的,我们确实来自五湖四海。


连队非常欢迎我的到来,让我兼文化教员并担任教唱歌开展文艺活动之类的工作,我也乐于承担。


连队用水困难,靠汽车每日运水,洗衣服要到山下土木河。第一个周日,李排副约我一起下山洗衣,边洗边叙乡情,甚是惬意。


团部汽车少,粮食都需连队自己去粮站背回。粮站在双河乡,我去过几次,从上寨到双河背粮回程大约需40分钟。在如此闭塞的大山沟,战士们介绍一种粮站院子里的罕见水果叫拐枣。它果实呈褐色直径约半厘米,具拐尺状,味极甜。以后再也没有品尝过这种水果。


连队工程进度不理想,主要是爆破效果不佳,连长与我都很着急。我曾根据掏槽爆破的原理提出建议供施工时试验。不多日,营部马钟琪技术员回来了,邀我到他那聊聊。老马是唐院1954年学长,浙江人,十分热情,给我介绍了施工情况。可惜的是,1962年,在钻天坡隧道测量时一个地滚雷顺小钢轨入洞,后又通过望远镜聚焦灼伤了他的眼球致单眼残疾,我们都为老学长感到深深的惋惜!


undefined


负责7连工地有个技术组,技术员钟体吉,成都铁路工程学校毕业,带4名测量兵住一起。我抽空去看望他时,正好县里照相馆下工地服务,我们一起留下珍贵的合影(左一为作者)。

紧张的连队生活过得很快,3个月后团干部部门通知我回师部报到,我的军旅第一课结束了


来源:铁道兵战友网

排版:田雨彤 何明月